由于历史原因,缝瑶族移居莱州省,并主要居住在辛霍县左频、芳苏林、左敖等乡。
关于缝瑶名字的由来,左频乡的秦弥宛简单地向我们介绍说:“瑶族以前不会织布。只有泰族、卢族等会织。我们将布买回来缝制、刺绣,由于不会纺织,只会缝制,所以就叫缝瑶。”
不过,根据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东南亚地区研究与搜集科科长微文安博士的研究结果,缝瑶只是以前的辛霍地区泰族人对瑶族人的叫法。实际上,他们是红瑶族群的一个支系。
微文安告诉记者:“根据人们的解释,这一带的瑶族整天都在缝制东西,所以叫做缝瑶。但从民族学的角度说,他们应归入红瑶族。该支系的女性衣服上,衣领边上总会有深红色镶饰绒线条。但在分类时,他们自认是缝瑶,而不是红瑶,并称自己为兼勉或大板瑶,即先来者,兄辈支系。”
莱州省辛霍县是瑶族同胞最多的地方,尤其是缝瑶支系。在当地方言中辛霍的意思是溪水多的地方。由于生活在高山区,又与外部隔绝,水资源丰富,因此缝瑶族的生活和生产习惯有别于其他瑶族支系。
一天之中,辛霍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年平均温度20至22摄氏度。不过,辛霍气候较为恶劣,因为旱季有霜雾,雨季则有山洪和泥石流。这种气候特征决定了缝瑶族盖房所用的材料和方式。
微文安表示:“盖房所用的材料一般为木头、竹子,屋顶用茅草铺设。房屋低矮,窗户少。现在,辛霍地区的瑶族多用空心水泥砖建房,屋顶铺设水泥瓦或瓦片。供桌放在正屋。哪家从事巫师、巫医等工作,那么祖先供桌旁还设行业祖师供桌。病人在治愈后会带来鸡和酒放在祖师供桌上表示感谢。”
辛霍高原的自然条件也对缝瑶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其他瑶族支系主要种植玉米并以其为主食,而缝瑶族则种植水稻。
家畜养殖以牛羊为主,最普遍的养殖方式是成群放养。有些家庭建了养羊庄园,规模达上百只。尽管纺织业不发达,但由于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因此缝瑶族仍种植棉花,用做绣线。
缝瑶族的服装并不华丽,以靛色为主。瑶族女性一般穿长衫,衣服的前摆反折并系腰带。开衫处从衣领一直到腰部是深红色镶饰绒线条,袖口边为蓝色布。背后是一束五枚银钱,每一枚和一串五颜六色的珠链连在一起。缝瑶族头上还戴着黑色头巾。头巾是一块长5庹,宽25至30厘米的棉布,绕着头卷,从后面看呈等边三角形。
缝瑶族的生活正不断融入当代社会,并在种植和养殖中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但瑶族女性依然有着坐在传统的木房大门边全神贯注刺绣的习惯。这一场景深刻反映了包括缝瑶族在内的瑶族传统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