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7世纪的两次农民起义: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Иван Болотников),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1606年7月爆发,攻占俄国西南部70多座城市,席卷伏尔加河中下游沿岸广大地区。最后被沙皇军队镇压,波洛特尼科夫被杀。
拉辛起义(1670-1671),Степан Разин,哥萨克领袖,1670年起义,席卷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地区。1671年被出卖,起义失败。
(五)18世纪的俄国
1.彼得一世统治时期(1682-1725),又称Петр Великий,1721年莫斯科大公国(Московское 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正式更名为俄罗斯帝国(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彼得一世是第一代皇帝。他对内改革、对外扩张,在俄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内,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废除大贵族杜马,建立参政院,下设11分院。中央设立监察总署,各省设立监察官。改组地方机构,将全国分为8个省,下设50个地区。彼得还将教会置于沙皇的控制之下。中央集权专制国家机器日臻完善。军事方面,彼得效法西欧改组陆军,实行招募制,组成了正规军;积极开办造船厂,建造军舰,组建波罗的海舰队。他建造了第一艘俄罗斯军舰,并亲自设计了海军的军旗,红蓝白三色旗。工业方面,彼得鼓励开办工厂,并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开工厂。彼得还兴办教育。他开办学校,派遣留学生,聘请外国教师。简化了俄文字母,翻译专业书籍,出版了大量历史著作。1699年,他还废除了旧历法,采用公历。1703年创办俄国第一份俄文报纸《新闻报》。1725年建立彼得堡科学院。对外,彼得一世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1700年发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1703年在芬兰湾兴建彼得保罗要塞(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开始了圣彼得堡的建设,1712年迁都至此。1709取得波尔塔瓦大捷(Полтавская битва),1721年签订Ништадтский договор,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他还与波斯开战夺得里海西岸地区。进占高加索、西伯利亚,18世纪初占领勘察加半岛等。
2. 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1762-1796)统治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золотой век),封建农奴制达到鼎盛时期。她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下设县,两三个州设一总督。她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取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和北高加索。三次瓜分波兰,进攻西伯利亚北部和远东。普加乔夫(Емельян Иванович Пугачев)起义。顿河哥萨克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提出土地与自由的口号,下令废除农奴制。1773年发动起义,战火一直蔓延到乌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1774年9月在喀山附近战败,起义失败,普加乔夫被捕,次年被处死。这次起义是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一次农民战争,有一定组织和明确口号,加速农奴制的崩溃。
(六)19世纪的俄国:
1.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1801-1825),是沙皇对外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1815年与普鲁士、奥地利缔结神圣同盟(Священный союз),使沙皇俄国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1812年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击败入侵的拿破仑军队,俄军统帅为М.И. Кутузов。取得波罗季诺战役(Бородин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的胜利。
2.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1825-1855),发动对波斯战争,完全控制里海。发动对土耳其战争,控制达达尼尔海峡。镇压波兰起义和匈牙利革命,充当欧洲宪兵。英法支持土耳其发动的克里木战争失败(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1853-1856)。著名战役有持续349天的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кая оборона,俄方将领为В.А. Корнилов, П.С. Нахимов, В.И. Истомин。托尔斯泰曾有《Севастопольские рассказы》记录其事。
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十二月党人起义(Восстание декабристов)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革命,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开始。1816年年轻军官Александр Муравьев创立第一个救国团体Союз спасения,核心人物有Павел Пестель。1818年成立幸福协会。1821年改组为两个组织:乌克兰南方协会(Сев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П.И. Пестель)和圣彼得堡北方协会(Южное общество)(Н. М. Муравьев, Н.И. Тургенев)。目的是用武力推翻沙皇,消灭封建农奴制。分别有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北方协会的《宪法》(Конституция)和南方协会的《俄罗斯真理》(Русская правда)1825年俄历12月14日北方协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他们聚集在参政院广场(Сенатская площадь)准备在尼古拉一世宣誓时要求立宪,发动起义。由于С.П. Трубецкой临阵脱逃,起义遭到残酷镇压,5名领导者被处以绞刑,131人被流放,他们的妻子跟随丈夫一起流放,为后人敬仰。12月19日南方协会组织契尔尼戈夫军团起义(Черниговский полк)也遭到镇压。这次起义是俄国革命者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的反沙皇制度的武装行动。
3.1861年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缓和国内阶级矛盾,企图避免革命风暴的到来。1861年3月8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废除农奴制(отмена крепостного права),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但改革并不彻底,促使阶级斗争进一步尖锐化。
(七)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革命派获得多数,即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и)。布尔什维克领导了1905年革命。
1.1905年革命: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俄历1905年1月9日(1月22日)圣彼得堡流血事件开始的,即流血星期日(кровавое воскресенье),工人的游行队伍遭到镇压,1000多人被杀,2000多人受伤。革命的高潮出现在十二月武装起义(Декабрьские вооруженные восстания),遭到尼古拉二世的残酷镇压。1905年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民革命,在社会内容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斗争手段和方式上是无产阶级革命。
2.二月革命:1917年俄历2月,彼得格勒工人举行政治罢工,并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开始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在维堡区建立革命政权——苏维埃。2月27日(公历3月12日)起义取得胜利,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当晚,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大会开幕。3月间起义在全国取得胜利。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是俄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3.十月革命(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Советы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和临时政府(Временн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前者的领导权掌握在社会革命党人(эсеры)和孟什维克党手里。他们于是1917年3月15日成立临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Апрельские тезисы)。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晚,列宁到Смольный亲自领导起义。次日,起义军包围冬宫(Зимний дворец),Крейсер Аврора发出攻打冬宫信号,11月8日占领冬宫。同日,在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通过《和平法令》(Декрет о мире)和《土地法令》(Декрет о земле),组成了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Совет Народных Коммисаров)。
4.国内战争。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成立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и саботажем -- ЧК)。苏维埃政权击退了3次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在后方,铁路工人发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коммунисти- ческие субботники)。在前方,分别击退了А.В. Колчак, А.И. Деникин, Н.Н. Юденич, П.Н. Врангель组织的白军的进攻。1918年2月成立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将领为:М.В. Фрунзе, С.С. Каменев, М. Н. Тухачевский等。内战期间,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5月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политика военного коммунизма)。1921年至1930年代后半期,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5.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30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СССР)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苏联正式成立,最初有4个加盟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工业实行工业化(индустриализация),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消灭富农(коллективизация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6.卫国战争(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1939年8月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Советско- герма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 о ненападении)。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萨(план Бабаросса)的进攻。苏联克服战争初期不利局面,经过三大战役取得对德胜利:莫斯科会战(Московская битва),1941年9月30日开始,1942年4月20日结束,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埋葬希特勒闪电战计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由朱可夫(Г.К. Жуков)和华西列夫斯基(Василевский А.М.)领导,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俘虏的军Палулюс元帅。这次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德军受到致命打击,从此转入战略防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库尔斯克会战(Курская битва),1943年7-8月取得胜利,从此苏军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柏林战役(Берли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国会大厦。5月8日德军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最终击溃希特勒,欧战结束。
7.赫鲁晓夫执政时期(Н.С. Хрущев)(1953-1964),将内务部改组为国家安全委员会(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КГБ),即克格勃。1956年2月4日至24日主持召开苏共20大。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О культе личности и его последствиях)的报告,批判斯大林主义,标志着斯大林时代的终结。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位改革者,但改革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规划,只是一次不成功的实验。外交方面,1955年5月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 ОВД)。
8.勃列日涅夫时期(Л.И. Брежнев)(1964-1982)。从1965年推行新经济体制(Новы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трой),加强经济的刺激作用。对外政策方面,推行全球进攻战略,大大加速扩军备战步伐,出兵镇压布拉格之春。1978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入侵阿富汗。
9.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1985-1991)。Ю.В. Андропов, К.У. Черненко是过度人物,因病执政一年左右即相继去世。戈尔巴乔夫试图进行彻底的经济、政治改革。但改革没有取得成功。在外交上提出新的政治思维(новое политическое мышление)。
10.苏联解体。在公开化、民主化、多元化的旗号下,社会自由化思潮泛滥,共产党的领导作用遭到削弱和否定,国家渐渐处于失控状态,民族分裂势力抬头,民族矛盾激化,导致苏联的解体。首先是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宣布独立,是苏联解体的第一步。至1990年底,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发表主权宣言或独立宣言。1991年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9月6日承认波罗的海3国独立。1991年12月8日独联体成立(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в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 --СНГ),12月21日签署《阿拉木图宣言》(Алма-Атинская декларация),指出苏联已不复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布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走过69年历程宣告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