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喀秋莎的故事
日期:2012-06-29 17:19  点击:1680

喀秋莎的故事
二战中首次使用的火箭炮被官兵们戏称为“喀秋莎”,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把“喀秋莎”这个名字作为火箭炮的统称。1941年7月15日,为了挫败×××的“闪击战”,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组织了大规模防御战役。

这一天,苏军炮兵上尉费列洛夫指挥一个刚刚组建的炮兵连开抵前线。这个炮兵连装备了5门新式火炮,这种火炮没有人们熟悉的粗大炮管,看上去像是由一排钢轨组成的铁架子。随着费列洛夫一声令下,5门火炮一次齐射了80发炮弹,一举摧毁了德军的一列军用列车和铁路枢纽站。这种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火炮令双方的士兵惊诧不已,与传统火炮相比,这种火炮独具特色:炮弹发射时向后喷出明亮的火焰并发出刺耳的啸叫声,而且发射速度极快,火力威猛无比,在短短的10秒左右将80发炮弹倾泻在德军的阵地上,打得德军惊慌失措,损失惨重。以后每当听到这种可怕的啸叫声时,德军心里总是充满了恐惧,赶紧设法寻找最安全的地方躲避起来,并称这种炮为“鬼炮”。而苏军士兵们却十分宠爱它,战斗结束后纷纷围上来想瞧个仔细。但出于保密的原因,就连操纵它的炮手也搞不清楚它的名字,只发现炮车上有一处印有俄文字母K?俄语音“喀”?,于是就用苏联歌曲中的一位漂亮姑娘的名字为它命名,亲切地称呼它为“喀秋莎”。从此,“喀秋莎”火箭炮的美名如传说中的漂亮姑娘一样被广为流传。
原来,早在1939年,苏联就生产出了一种火箭炮样品,正式型号是ъM-13。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斯大林于1941年6月21日亲自下令大量生产,受命生产这种火箭炮的是沃罗涅日州“共产国际”兵工厂。巧合的是,就在第二天的凌晨3点半,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为支援前线作战,兵工厂的工人们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制造出了5门样炮,并立即送往前线。苏军炮手们看到的“K”字,正是“共产国际”兵工厂的第一个字母。
在奥尔沙战斗中使用的火箭炮是“喀秋莎”的最早型号。以后,苏军又对“喀秋莎”火箭炮进行了改进,改用吉尔-151载重车做发射车,提高了机动速度和机动距离,更加适应战场作战需要。

1942年9月5日。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对德军发起了大规模反击。反击以猛烈的炮火准备开始,“喀秋莎”成为众多火炮中的“明星”,给德军造成重大伤亡。一个被俘德军军官在日记中写道:“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爆炸声使大地颤抖起来,房上的玻璃都震碎了。”
随着苏军的节节胜利,红军终于向×××的老巢柏林发起了进攻,1531门“喀秋莎”火箭炮在柏林战役中再次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早晨5时许,‘喀秋莎’火箭炮射击的火光把整个大地照得雪亮。紧接着响起震天动地的隆隆炮声。德军在最初的一瞬间还有还击,但半个钟头之后就什么也看不清了。天空闪耀着各种颜色的线条,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淡紫色的。“喀秋莎”欢快的啸叫声,宣告了×××德国的彻底失败。
二战结束后,“喀秋莎”继续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53年夏季,中 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以南地区发起了朝鲜战争中最后一次进攻战役,史称“金城战役”。7月13日21时,志愿军集中了1094门火炮对敌军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其中包括5个火箭炮团,拥有近200门“喀秋莎”。“喀秋莎”火箭炮火力猛、射速快的优越性再次显露出来。在10秒之内,约3000发火箭弹射向敌方,造成一片火海,取得了良好的火力突击效果,在“喀秋莎”轻快的歌声中,志愿军官兵在1小时内就全线突破了敌阵地,迅速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从而结束了近3年的朝鲜战争。

“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战和朝鲜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使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0年代,苏联把火箭炮的发展推向了高潮,火箭炮的技术战术性能如发射管数、射程、威力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德国、意大利、以色列、西班牙等国也均以“喀秋莎”火箭炮为样板,研制出了各式不同种类的火箭炮。
进入80年代以后,火箭炮进入了高速度发展期,世界各国研制出了一批性能更加优越的火箭炮。然而,不管火箭炮如何变幻,在它们的身上总也挥不去“喀秋莎”的倩影,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把“喀秋莎”这个名字作为火箭炮的统称。

 

 

 


 

小语种学习网  |  本站导航  |  英语学习  |  网页版
12/26 15:4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