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拉丽萨:闲不住的俄罗斯女外教(转载)
日期:2012-11-01 22:47  点击:822


        采访俄语外籍教师拉丽萨整整和她约了一个半月,每次打电话给她,她都很忙碌。见面那天,拉丽萨也是抽出了一堂课和半个午休的时间来接受记者的采访。走起路来,拉丽萨也是风风火火,加上她本就高大的身材,让人不得不跟在后面小跑。拉丽萨说,她已经习惯于这种忙碌的生活了,在哈尔滨的这十几年里,她过得既快乐又充实。

充实而忙碌的生活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今年的5月9日是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还没进入5月拉丽萨就忙开了,在网上发帖子,到各高校张贴举行纪念活动的传单。5月9日这天,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在哈尔滨博物馆门前的苏联红军纪念碑前汇集了上百名手捧鲜花的俄罗斯人,拉丽萨在人群中与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的领事亲切交谈。据知情人透露,每次搞活动这位领事来哈尔滨都要和拉丽萨联系。拉丽萨说:“我们今天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英雄们却长眠于战场上,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最沉重的哀悼。”在她的带领下,所有参加活动的俄罗斯人向在二战中牺牲的英雄们默哀。

拉丽萨总是想办法为在哈尔滨生活的俄罗斯人做一些工作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作为一名教师,拉丽萨为孩子们担忧,她告诉记者:“我已经给北京的大使馆写信了,想开设一个业余补习班,给那些中俄结合家庭里的孩子们进行两国的传统教育,让他们既了解中国又了解俄罗斯。”而补习班的教材,拉丽萨已经着手编写了。拉丽萨说,据她了解,哈尔滨就至少有三十多个家庭是中国男人娶了俄罗斯妻子,他们的下一代会在中国成长,但是很多孩子是俄罗斯国籍,长大以后很难说他们会在哪个国家工作和生活,所以从小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两国的文化教育,才有利于将来他们为两国的和平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拉丽萨还想组建一个俱乐部,她觉得哈尔滨很多建筑及风俗习惯都很接近俄罗斯,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哈尔滨工作和生活。拉丽萨说:“希望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人能有一个共同的‘家’,我的俱乐部就想把这些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拉丽萨想把俱乐部分成两部分:在哈尔滨的俄罗斯留学生和俄罗斯家庭。留学生之间会有共同语言,学习、打球等是他们的共同爱好。而俄罗斯家庭之间则更注重交流家庭生活和对下一代的教育。

       拉丽萨的丈夫告诉记者,拉丽萨就是这样一个总是不停地忙碌着的人,她对一些公益事业很热心,只要有人找她帮忙,无论什么事,无论自己有多忙,她都会帮助别人。手中的工作一旦停下来,她就会给自己再找一些工作做,每一天她过得都很充实。
 
译书写文章做编辑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来中国这十几年里,拉丽萨参与编译了很多教科书,就连她自己也数不清究竟有多少本。拉丽萨从1991年开始,就和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的教授们一起写书了,这些书都是关于俄文教学方面的,她也因此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第一本自学乌克兰语的教科书就是拉丽萨和几位中国教研员编写的。

        在遥远的莫斯科有一个三口之家:爸爸伊里雅、妈妈达吉亚娜和儿子彼嘉。这是个与艺术紧紧连在一起的家庭,都对中国的京剧很着迷,儿子彼嘉看中国京剧时总是那样的投入,爸爸开玩笑说:“你看,彼得(爱称)打开了通往亚洲的窗口。”这是拉丽萨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近些年来,她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40多篇,有的文章写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有的文章写中国学生的教育问题。最近,拉丽萨还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上面这篇关于俄罗斯孩子学龙江剧的文章。拉丽萨还经常给俄罗斯的旅游杂志投稿,在中国的这十几年,她游览了中国的很多城市和景区。拉丽萨把游览过的地方,用文字记录下来,把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写在文章里,寄回俄罗斯。除此之外,她把在中国一些有趣的经历也写成文字,俄罗斯的一些旅游杂志上经常发表拉丽萨介绍中国的文章。拉丽萨说:“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很希望我写的这些东西能够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一点贡献。”

         拉丽萨还兼任过杂志和电视节目的编辑。早在1991年,黑龙江电视台《你好,俄罗斯》节目开播之前,她就经常被请到电视台做翻译。从1993年《你好,俄罗斯》节目开播到现在,拉丽萨一直在这个节目中承担着编审工作。

永远热爱教育事业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俄罗斯哈尔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大学里学习俄语专业的拉丽萨毕业后和几个同学来哈尔滨任教,拉丽萨从此开始了和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半生缘。在采访中,拉丽萨几次强调自己是一名教师,从她来哈尔滨那天起就永远地热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1990年,拉丽萨到黑龙江大学任俄语系外籍教师。1995年,拉丽萨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任外教。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建成,拉丽萨应八达集团的邀请兼任工大附中俄文外教。拉丽萨如今已近中年,当年同时来哈尔滨的几个同学都已经离开,或回国或移民其他国家而只有她仍然忙碌于哈尔滨的各个学校之间。拉丽萨说:“教书育人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职责,我愿意把我的知识都传授给我的学生们。”拉丽萨认为,中国学生和俄罗斯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学生喜欢读书,他们总是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更多知识,中国的学生压力很大,考大学竞争很激烈。相反,俄罗斯的孩子没有学习上的压力,家长也不给孩子压力,上大学也不用竞争得这样激烈。相对来说,中国学生比较好学,作为一个老师,给爱学习的孩子讲课是一种享受。
 
         采访拉丽萨时,她刚刚结束了一堂俄语课。一帮小孩簇拥着拉丽萨走出教室,拉丽萨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把一个女孩子亲切地搂在身边。在外人眼里,根本看不出她是这些孩子的老师,她对孩子们总是那样亲切。拉丽萨说,她现在教的这些孩子是初中生,她感觉到这些学生给了她很大的压力和责任感。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自主性很强,她讲完课,就靠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爱学的学生就能多学点,不爱学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少一点。而中学生则不同,他们还不懂太多的学习道理,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凭着兴趣和对她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老师的新鲜感学习俄语,所以她就要想办法,让这些孩子永远觉得新鲜,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俄语。拉丽萨说:“孩子们很天真,带给了我很多乐趣,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在采访中,不时有几个调皮的学生过来捣乱,拉丽萨微笑地和他们说了一句俄语“你好”。据拉丽萨介绍,工大附中是哈尔滨市第一个把俄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校,她每周有12堂课的教学任务,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很高兴。因为拉丽萨看见自己的母语在这里成为了必修的语言,她认为这样无疑会使中俄文化交流更进一步,这些孩子长大了,将会有更多的人为中俄文化作出贡献,中俄的友好合作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说起自己的家庭,她说:“我的故事不是新闻。”拉丽萨有一位繁忙而又善解人意的中国丈夫和两个孩子。她告诉记者因为她长期在黑龙江电视台做兼职,很多媒体认识她,也写过她的故事。媒体采访她时,经常会麻烦她的丈夫当翻译,她丈夫的工作很忙,她总觉得不好意思。她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她想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她的教育事业而不是家庭。


 

小语种学习网  |  本站导航  |  英语学习  |  网页版
12/25 02:22
首页 刷新 顶部